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欲望副产物,移植的过程(1/2)

**副产物,移植的过程

事实上,如果认为,各种命令和信息都可以用外部信息源来代替,那个做成谭飒脑部形状的“基因命令信息发生器”安放在这身躯的脑部位置只是为了起到填充作用,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其实这整个新身躯正是这个“基因命令信息发生器”丢到培养液里“长出来的”。

简单地描述这个“基因命令信息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它能“拆分模拟”人类基因的生长命令信息、生理活动信息以及新陈代谢信息等,引导培养液里的各种成分,塑造出这么一副完整的身躯来。(它之所以用“基因”为名只是因为他的工作原理是模拟基因行为而已,并没和基因直接相关。)

当然,这个“基因命令信息发生器”的形状和大小虽然可以调整,但是在躯体培养的开始阶段就已经有不算太小的体积了。所以在躯体培养的开始阶段时,它的引导和塑造与人类的成长过程是迥异的。不过在躯体渐渐成型后,就会看到一个人类躯体快速生长的过程。

其实,这项技术算是人类以前一种“**需求”的副产物,或者说是复合衍生技术。在这复合技术成功结合之前,培养每一副移植用的身躯都是需要许多大型器械堆叠起来“精耕细作”才能完成,而且耗时也很长,根本无法在宇宙探索中,或者设施不完善的刚开始开发的星球上完成。

在很久之前,人类为了满足某种生理上的**,研究出的一种丢到培养液中就能长出“女朋友”的产品。

那时候,这种长出来的产品还是不够细致,甚至可以说很吓人,未能投入量产。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长出来的产品做得越来越细致了。单从触感来考虑,它的皮肉筋骨等方面的触感已经与常人非常相识了,但是这时它已经几乎无法离开营养液了,只能用来观赏用了。而且这时许多人觉得它比原来更吓人了。再后来,当人们可以渐渐接受这种产品时,超真实模拟技术已经普及了,使得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了。(其实也可以说由于超真实模拟技术普及的缘故,才使得这种产品能渐渐让人接受。这种产品只是没能占到便宜而已。)

最后因为这种产品的用途在真实模拟面前毫无优势可言,所以只能偃旗息鼓、无疾而终了。

不过这项技术在人类熟练掌握移植用途的身躯培养技术后,再次被人在“兼者系统”里相中了。经过“培养液成分的修改”、“用‘基因命令信息’代替原本的‘程序编程信息’”等技术结合与改善后,使得移植用的身躯培植技术变得更加便利,大大减低了对大型设备的依赖。让移植用途的身躯培养技术即使在刚开发的星球上也有了实现的条件。

当然,这两种技术刚结合时,精确度还是无法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出现了各种意料之外的事故,甚至有时候培养出来的身躯会有一条手臂不能动,或者一只眼睛看不到东西。这让很多人用过后都对自己获得的新身躯不满意。但是在危险的宇宙探索中,和条件不佳的各种环境中,能暂时移植一个能用的身躯就算不错了。

又过了非常长的时间,这种结合技术才被改良到与大型设备“精耕细作”培养出来的身躯无异。从那以后,即使是设施最完善的地球也直接用上这种快捷的技术了。

……

装有谭飒头部的水缸型设备慢慢靠近平躺着他新身躯的设备。在靠近过程中两台设备开始同步数据。当两台设备触碰到彼此的时立刻开始互相嵌入。然后,水缸型设备立刻调整缸内压力,接着两太装置的边缘都迅速打开。这时两台设备不仅程序同步,而且里面的空间也正式相通,相互融为了一体。承托着谭飒头部的托盘装置缓缓移动到了他将要移植的新身躯的头部旁边。

现在,从新身躯的外部并未能看出什么动静来。但是在新身躯的脑部位置上的“基因命令信息发生器”已经开始启动移植模式了。

半颗“基因命令信息发生器”开始从中间横向裂开,“溶解”。“溶解”后的“液体”从新身躯后脑勺方向预留的位置渗出。这些“液体”其实是由一颗颗纳米机器人组成的。

其中一半的纳米机器人迅速组合成支架慢慢向上抬起。新身躯的头顶上有一块比天灵盖大两圈的区域连骨带皮肉都被一同抬起了,只剩下额头上方还有部分皮肉仍然与头部相连。这一块区域由于是在身躯培养的时候就设计好的,所以没有出血的现象。另外一半纳米机器人在营养液中慢慢靠近谭飒原本的头部。

与此同时,承托谭飒本来头部的托盘装置也伸出了几条生化臂。生化臂在谭飒的额头位置精准地不伤害到脑部的情况下打开了一条细缝,让那群纳米机器人进入。

那群纳米机器人迅速把谭飒的脑部包裹起来。谭飒脑部每一个与外部连接处都有专门的纳米机器人保护。

然后,托盘伸出的生化臂继续精准地沿着刚才的细缝,把谭飒整颗头部对半分开。同时纳米机器人切断所有原本托盘装置连向谭飒脑部的,用来维持谭飒生命的连接。(谭飒这颗头部,早就不是靠血液循环来维持生命了,所以对半分开也是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