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2节(2/4)

赵樽却未答,脸色一直凝重着,似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她偏头,不由狐疑道。

“爷,可是有事儿”

他看她一眼,揽着她往耕道上走。

“嗯,接到一个消息。”

“什么”

“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挥使马上就要换人了,朝廷已经下了旨,京官们紧跟着就会赶到北平,替换掉北平的人。”

“靠”夏初七许久没爆的粗口,又上来了,“这一年来,他各种压制还不够,如今连这招儿都使出来了”

赵樽没有回答。她也知道,这样彼此都心知肚明的话,其实不需要回答,甚至她说出来,也只是发泄一下不满而已。

从京师离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朝廷的每一道政令,看上去都很正常,但几乎都是赵绵泽巩固中央集权的一种方式。

按照洪泰帝时的规定,藩王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藩王的府邸可节制地方,相当于一个地方的小朝廷,可以设亲王的护卫指挥使司,因北平有防御北狄侵扰的责任,所以护卫极多,赵樽手底下的兵力近十万,宁王赵析手上也有八万人之众,在这边塞之地上,藩王可以筑城屯田,训练将兵,督造兵器,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赵樽,由于他的功勋以及北平的战略位置,地位更是尊崇。但这一切,从洪泰帝一病不起开始,赵绵泽就不再顾及这些了,有兵马在手的皇叔们,他自是忌惮,不停削弱,是这几个月来的常态之事。

人心有异,必得生变。

赵绵泽与赵樽之间的死扣,都知道解不了。

他们是一辈子死守在北平,等着赵绵泽来剿灭还是先做好准备,静待时机,伺时而动

两个选择在面前,尽管赵十九什么都不说,夏初七也知道,等死的人,真的只有死路一条。可若是学那些藩王一样,公然的招兵买马,更是死路中的死路。赵绵泽正愁寻不到理由,这不是抢着往他刀口上撞,自找不痛快么

所以,北平府数十万公顷的农田,自然并非夏初七的爱好所致。从京师到北平之后,经过短暂的一个多月萎靡,她缓过了气儿来,便与赵樽商议了这个法子。

兵马、粮草、金钱,是起兵必备。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打仗打什么打的就是钱,这是从古到今都不变的法则。在北平这块地盘上,他们开始了农耕,以农耕的方法积粮当然不够,白天种田,晚上练兵,农耕的幌子之下,那个先前他们在北伐时搞出来的兵工作坊,被取缔之后,也转入了地下,它就建立在这一片广茅的土地上。

北方农业在这个时代,大多灾荒。这一块土地原本都是荒地,赵樽北平做藩王之后,向朝廷请旨开荒,引入了一些流民,发展农耕。这期间,赵绵泽派了使臣前来核查,随即便核准了。

“在这块土地上,根本就开垦不出可以耕种的良田来”这是那位使臣回京之后的汇报。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时隔一年余,这个地方却变成了一块绿洲,夏初七以后世理论的“新型农村”的农业政策,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农人有了土地,也就有了积极性。于是,这一块漕运附近的方圆之地,就变成了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农业现代化村落。

在村落的中心,有一个的院落。

比起农人的村舍来,这所院落大了许多,也宽敞了许多,它便是兵工作坊的所在地。外面看只是粮仓,可里面却别有洞天。

两个人携手入内,夏初七微微一愣。

正屋的案几边上,盘腿坐着人竟然是元小公爷。他正看着一杠新研制出来的黑漆火铳发痴,夏初七咳嗽了好几声,他才回过神来儿,勾起唇,风流一笑。

“不过月余未见,小表妹又长俏了。来小爷抱抱。”

他说说便要伸手来抱夏初七,不过与往常无数次一样,他的贼手还未伸到,就被赵樽不着痕迹的拂到了一边,顺便扫了他一个冷眼,他便泄气了,皮笑肉不笑的坐了回去,调侃地笑,“小气,我抱一下,又不掉肉,何必看得这样紧。”

赵樽瞥他一眼,“昨日听丙一报,小公爷新收了两个姨娘,还未抱够”

“这种事儿也有人汇报”元祐摸了摸鼻子,无尴尬之意,却流露出一抹埋怨来,“那天禄你有没有得到消息咱们的皇帝后宫不宁,皇贵妃两月之前小产了”

、第262章思之若狂

乌仁潇潇小产的事儿,夏初七与赵樽自是知晓。

虽然他们如今身在北平府,但京师里的大事小事儿,赵樽仍能做到耳聪目明。这一点,夏初七也实在佩服他,在一个没有电话,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实在很不容易。

这一年来,赵绵泽的后宫,可谓繁花似锦。据传有孕的妃嫔除去乌仁潇潇之外,还有两位。但都无一幸免,胎儿不足三个月便滑了胎。

元祐上次从山海关过来,他们未必告之此事,并是不想徒增他的烦恼,可结果真是应了那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弯弯绕绕了两个月,他还是知晓了。

过了一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