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4章 有被可爱到、家(2/2)

主道横穿而过,两旁有连成一片的房屋,于是发展成了集市。

一开始怎么发展成这样的,方年也说不清,因为没人关心。

反正有记忆以来就一直是这样。

大夏天,即便是集市也人烟稀少。

多在屋内吹风扇纳凉。

下车后,方年前后观望,空荡荡的,连摆摊的都没有,更别说在记忆中拉客的小面包。

不过方年没着急用11路回家。

他记得自己兜里尚有一直备份的20元。

也记得棠梨等地一直有摩托出租的业务。

果然很快在集市上找到了这项业务。

跟司机交谈了两句。

司机回答:“要10元喔。”

“行咧。”

接着摩托车轰轰启动,方年爬上去呼啸启程。

“还好有备份,这就用上了。”

要不是备份了20元,就算记起有摩托出租,方年依旧只好靠11路回去。

仅九分钟后,方年便到了所属的村民组:茅坝村民组。

再爬了个上坡,便看到了自己家。

从08年到2020年,家乡的变化都不大,大多都是熟悉的模样。

除了在大约13年左右,村民组内部的一条不足两公里的道路完成了硬化以外,几乎也没什么变化。

方年很快沿着泥土地走回了自己家。

从邻居家门口前走过,打了声招呼,越过一小片生长了竹子的土堆,就到了家北侧。

方年顿住脚步。

看着视线范围内的两层六弄房屋,是在他三岁时同伯父家共同盖好的房屋。

以大厅为分隔,南侧是伯父家,北侧是方年家。

大厅共用,内设神台,供奉已逝祖亲牌位,有用于祭祀的桌台,日常不用,只有在逢年过节等会使用。

经历了十三年多的风雨,本世纪初在茅坝还算时兴的瓷砖小楼,墙体上的白色长条瓷砖已有脱落。

整栋楼内外都有风雨斑驳过的痕迹。

在小楼北侧完全被竹林林荫的地方,有一弄在南方乡下常见的杂屋,用于饲养鸡鸭鹅猪等家禽。

以及里侧的厕所——挖个坑架上木板就算完事的老式茅坑。

方年目光略过,大约七八年后,杂屋和小竹林在挖掘机的作用下消失在历史中。

属于方年家那侧的小楼被切割掉一弄,整理出来的土地上新盖了一栋乡村小别墅。

比起现在的样子,方年记忆中更清晰的是小别墅的模样。

看着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一小片空地,以及还存在着的杂屋与竹林,有一种恍惚如隔世的意味酝酿在方年心里。

这时,一道声音从那头的大厅外台阶上传了过来:“方年,回来了呀。”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