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六章:乾元书院(1/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天下大同的思想是国人追求了几千年的目标,陈牧虽然不能算是地道的读书人,但这样的思想他也有。

正如李丽质之前说过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对于做善事儿行善举,陈牧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毕竟,现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前世那个无能社畜,也不是前身那个普通乡野小子了,他有这个实力!

而且陈牧在收了马周这个徒弟之后,也让他有了建书院,传圣人之言的想法。

只不过因为之前琐事实在是太多,以至于空有想法,却始终无法实施。

现今经长乐公主的提醒,陈牧觉得是一个机会。

说到这建学院的事情,在贞观年间,倒是鲜有人闻。

在此之前虽然有出现过一些精舍,精庐这样类似书院功能的存在。

但是这些毕竟只是一些厌世的文人在林间、乡间构建的简易场所,然也具有教授学子知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拘束,导致这样的场所并不能够广泛的普及到天下各地。

以至于能供给寒门学子学习的途径,除了自己苦读外,便再无他法。

这也是为什么寒门子弟登科之事,难于登天的缘故。

他们没有世家子弟那般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

因此寒门子弟即便身

负异禀,但苦于无处求学,出头之人方才少之有少。

陈牧看重的自然也是这点,若是江山备有人才出,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才是。

所以陈牧的想法就是,一定要让天下寒门子弟都能有学习的途经。

但这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成的事,自古天下人有多才之士不少,也曾有人想过这么做,只不过受限于能力以及财力,最终坚持下去的却不懂。

直到几百年后的大宋朝,经济高度发达之后,各地才有了建书院育人的范例,比如说湘地的岳麓书院等,也就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

但能力和财力对于陈牧来说,都不算什么,陈牧有接受大学教育的经验,家里也不缺钱。

有了这两样的存在,一切都不算什么。

果然,在强大的财力支撑之下,这学府也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便将其内该有的学舍都构建出来了。

因为是供给教学使用,这学府的大体规格倒是没有陈府那么精致。

但该有的设施,场所,也算一应俱全。

在陈牧的初步估计之下,现在的这个学府容纳个几百上千人,那是丝毫不是问题。

而且,在陈牧的规划图纸之上,这也仅仅是这学府的一期工程而已。

将来若是人数超出自己的预期,那再向外扩建,自是不成问题。

毕竟咱陈家别

没没有,就是有钱!

而有钱,就是任性。

然而在这学府建成之后,自当也该有个霸气的名字来镇场子。

因此在陈牧苦思冥想之后,觉得还是将名字定为乾元。

所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陈牧便想让这乾元书院成为大唐一个新的开始。

而在这书院的名字定好之后,在陈牧的刻意安排之下,便让自家商队按在自己所设计的方案,将这个些消息传播出去。

很快,但凡是在陈家生意能涉及的地区,老百姓基本都听说了乾元书院的消息。

很快,就有大量的文人骚客以及寒门学子慕名而来。

可当一些人来到蓝田县城一打听,得知这乾元书院乃是一个商贾所建,虽有皇商之名,但在他们眼中,却依旧充满了铜臭味儿,不少人露出了鄙夷的目光。

毕竟商贾之士,在天下人眼中,堪比贱民。

就这些商贾,浑身都充满了铜臭味,能懂什么圣贤之道啊!

难不成他以为天下学子,都是趋名逐利之辈吗?

也因此起初极为看好这学府的一众人,此刻不由也为之改观。

正当他们准备失望而归之时,又不知道哪里来的小道消息。

说是今科新进状元马周,竟然愿意抽空来此讲学。

并且在这乾元学府开启之时,他也会亲自前来为其捧场。

这个消息着实

有些震撼,毕竟人家状元这个声名,可比什么都好使的。

而且马周出身寒门,更加是为这状元增添了不少荣光。

因此这些人才打消了离去的念头,心中也是想着,即便日后不来这学府就读,见一见他们心中的偶像,那也是极为值得的。

若是有机会再得到此人解惑,那么自己将来在这学海一途中也能少走不少弯路。

随后众人这才又在此待了下来,而随后渐渐又有消息传出,说是状元郎马周,未登科时,还受到过陈家少爷的教导,这才能有机会鲤鱼跃龙门的。

对于这个消息,倒是鲜有人相信,因此也就当做众人闲时笑谈而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