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30章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1/2)

一个人是不是你朋友,是不是跟你掏心窝子,是不是拿你当自己人,其实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来。

就像现在,这要是换一般人,肯定要问你干点啥?

但是老韩大叔不是这种反应,他合计都没合计,握紧我手,和我说铁林啊,你叔早就想跟你开这个口,但是一直没拉下脸跟你说!

我当时一乐,我说叔,这有啥拉不下来脸的,咱这是挣钱,又不是你从我这里抢钱!

老韩大叔就跟我说,你也知道,咱们这里穷,那是真穷啊!要是不穷,咱们也不能臭不要脸,搞那些事是不是?要是有正道走,谁还整这些生孩子没腚眼的事儿!

我知道老韩大叔说这些都是真心话,其实就我们这些干物流的来说,八九十年代,谁要是在道上没碰上过事儿,说出去那都没有人相信!谁碰上这种事儿,那都是要多牙碜有多牙碜,要多恶心有多恶心,但是站在人家立场想想,真不是逼到份上了,谁会这么干?

没有!一个都没有!只要是人,只要没毛病,谁都想堂堂正正把钱给挣了,这样踏实,也没有什么毛病。就那我们来说,我们是混社会的,但生活不是港片,谁也不会主动希望去杀人放火!尤其是对于华夏这样一个从古自今以农耕为基础的民族来说,我们民族其实远比其他民族的人更加崇尚踏实的正路,不到万不得已,那都不会往歪了走!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随着国家不断富强,后来在道上也就没有

这么多糟心事儿了,这主要也是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人好了,自然也就不会有歪脑筋。

当然了,这也都是后话了,还是说回眼目前。韩叔问我要干点什么?我就把我的整体想法先跟韩叔说了一遍。我说我是干物流的,所有的能耐,说白了都在这道上面了!我之前就合计靠站里挣钱,等挣到钱了,再多开点站,但是后来想明白了,用何亦薇的话来说,我这就叫买珠还椟!

我给韩叔讲了个故事,当然了,这故事本身也是从何亦薇那里听来的,毕竟我这个人有点不学无术。大体故事说的是淘金热时期的美利坚,当时一群人去圣弗朗西斯科淘金,甭管是淘到了还是没淘到,也不能永远赖在那地方。

后来一批人做火车回家的回家,各奔东西的各奔东西,就有一群人,聚集在中间的小镇子,做这伙赶路人的买卖。也不是多大的买卖,就是人吃马喂这些,看似钱没多少,但最后一个个都发家致富了。

我也不知道这事儿是真是假,但是我明白了何亦薇的意思。她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人家能挣路上的钱,那你们其实也可以!

我给韩叔讲完这些,他还是没明白,其实这也不怨他,毕竟他以前没干过买卖,不明白这里面的商机!韩叔后来干脆直接问我,到底让他做点什么?我说韩叔,你还真是问着了。其实就两个,第一,咱们合伙建中转站。第二,把咱们这儿的冬枣、甜杏整出去,不然你说每年

结了这么多,全都香嘴臭屁股,要么干脆烂在地里当肥料,这多白瞎!

韩叔当时就一拍大腿,说你这说的,到点子上了!咱们也想把东西往外卖,可是拉不出去不说,就算是费劲巴力背出去了,一来一去的最后也不剩下什么了!

实话实说,八十年代,不是没有人看不出来这里面的商机,要真看不出来,那咱们华夏五千年的商人都纯粹是吃干饭的了。但是当时路不好走,就这一条就等于是直接把所有可能都给卡死了!

但是我们这些做物流的,想要做这些,还真不难,毕竟我们就指望路挣钱!但是一直以来,没人这么干,为啥?用郭淳的话来讲,没形成产业,没形成规模,没成集团化。就像你往南方走,拉两车荔枝回来,你可能低买高卖了,但是后续呢?

后续你跟不上,老百姓也没养成习惯,久而久之这事儿也就凉了!而且来说,我们也不能往南方跑去运这个,八十年代家家户户经济都还不富裕,吃个一次两次的还行,吃多了谁也吃不起,所以时间一长,特意干这个的还是死路一条!

但是我们干物流的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拉货去,拉货回,这等于是直接挣一份客户的钱,再自己开门声音,区别就在这儿了!

之所以一直没人干,一来是因为麻烦,光敲门开路,那就需要做很大工作,而且做物流挣大头,这点小钱还真不一定能看上!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大部分混社会的人都不清楚

一件事,真正的商人,钱都是一分一分攒出来的!

积少成多,看似容易,但没有多少人有这个耐心。尤其是在看到别人几千几万的挣,那你就更不会愿意去一分一分的挣了!

我跟韩叔也事先说了,我说这个事儿是好事儿,但是必须得耐得住,因为这里面需要接触的人和关节太多了!就像我们拉了几车甜杏,但是不能自己卖,要指望自己卖,那咱们就成果农了,得找到合适的果商,或者找到干汽水厂的,只有这样,咱们这事业才能真正开起来!

韩叔跟我说铁林,这事儿我别人信不过,就能信过你,你说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