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最后的中学时光(1/2)

经历过第一场被围堵的经历之后,陈康杰想不搞点特别化都不行,否则的话,他自己麻烦,组织单位也头疼,考场秩序有被影响的风险。

因此,后面的测验陈康杰都听从建议,没有在校门口下车,而是在警察的隔离之下直接将坐车开进了学校的操场,他就成了唯逐一位可以享受领导待遇的应届考生。为了减少麻烦,他也是将时间掐在很精准的地位,几乎每场测验都是提前一分钟进进考场,而被安排监考这个22号考场的老师,则提前五分钟就到场,为此考场内的秩序,免往陈康杰被其他考生影响的情况产生。

总共两天半的测验转眼就完成了,应当说考题的难度都不是很大,最少对陈康杰来说是如此,他每场测验都是第一个交卷。

陈康杰在测验中能够第一个交卷实则对同考场的同学来说就是福音,最少陈康杰交卷之后,他们还有点时间好好答题,不用从头到尾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身上。对监考老师来说,也是荣幸的,最少他们是第一批能够浏览陈康杰答卷的人。

每一个拿到陈康杰的试卷的老师无不交口夸奖,字迹工工整整,答题思路清楚又明确,假如是让他们来判卷,想扣分也找不到落脚点。

那些好奇的记者们固然测验三天都没有直接和陈康杰面对面,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天天一如既往的痴候在第五中学门口。

采访不到陈康杰,但是这些记者也不是完整没活可干,他们想尽一切措施采访与他同一考场的考生和监考老师。然后再从中找到他们所需的噱头。

陈康杰没怎么让他们扫兴,五场测验全部都第一个交卷,这就已经是最好的卖点了,更何况,他们从一些不愿意流露姓名的老师那里得知陈康杰的试卷作答堪称完善,就算让他们往考,也很难考到如此程度。因此记者们就在猜测省内的文科状元应当是非陈康杰莫属了。

给予这样的断定,有一家北方的报纸媒体开出了一个专栏,就是让宽大读者来猜测陈康杰会得多少分,会报哪个学校,他说报考的学校会给他开出多好的待遇。

还真别说,这一特立独行的方法很是受到欢迎,三天时间收到了数千封读者来信,报社天天都刊出一部分参与信件的核心内容。

经过统计,有百分之57的读者猜测陈康杰将首选首都大学,百分之40的人认为会是水木大学,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认为他应当到国外学习或者往省内的大学。由此可见,虽说省内大学在陈康杰几年前的大力援助支撑下,已经在硬件设施上成了国内一流,甚至很多方面超出了首都大学和水木大学,但是国人的心中首都大学和水木大学已然有着十分神圣的地位。

之所以支撑首都大学的会比水木大学高出17个百分点,那是基于陈康杰所学是文科来断定的,就文科而言,首都大学还是有着很高的地位,实际上水木大学已经在经济学、治理学等方面奋起直追了,引进了不少的学术大师。

在对分数的猜测上,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他能超过700分,甚至有百分之6的读者感到他会得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满分,总之,所有参与的人当中,就没有谁会感到他会考低于650分。

对于他所就读的大学会给他何种待遇,那就显得五花八门了。有人说会免除他的所有学费,有人说会给他随时缺课的特权,有人说学校将给他供给独立的住宿条件,有人认为陈康杰必定被或许带保镖上课,有人感到学校会给他专门的停车场,甚至还有人天方夜谭的认为军方应当将他说就读的学校划为不能随便进出的区域。反君子们尽最大可能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各种意见层出不穷,终回下来,就是感到陈康杰必定要获得与凡人说不一样的待遇才可以。

之所以会涌现这种情况,那是有根源的。特权思想在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中是根深蒂固的,没有人感到那样会很突兀,国人总是感到特别的人就应当特别的看待,何况陈康杰为国家和国民博得了极大的荣誉和自满感,应当如此,真要是不这样,他们反而会不干。

当然了,这些人实际上都不明确,陈康杰已经做出了就读香港大学的决定,并且和港慷慨面都接洽好了。目前,这还属于保密的状态中。

高考完了休息两天后,所有高三学生返回学校填报志愿和参与一些毕业仪式。

这时候的高考还没有几年后那么人性化,现在是考生在还不知道分数的情况下就得填报志愿,不像后来,可以看到分数后再根据分数情况决定自己到哪所大学就读。

就由于这个情况,在当下的高考中,往往会涌现戏剧性的情况。

大家在填报志愿时,都是根据自己预估说得的分数为基准的,但是既然是预估,那自然而然正确性就不会有百分之百。问题就来了,有些人自我感到良好,感到自己考的分数会很不错,因此志愿的填报时往往选一些国内最顶尖的学府,然而当分数没有达到时,他们不但失往进进这些大学的门槛,就连次一点大学也会放弃他们,成果只能往读一些虽说是重点但是名气和实力都差很多的大学。而另外一些人,也许感到自己考得不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