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五回 抗倭良将(1/3)

b; 陆炳微微一笑:“我和那俞大猷比过武功,他的剑术确实强得不可思议,至于那剑法,我也不曾见过,天狼,你要知道天下的高手不止在武林之中,僧道尼姑就不说了,就是军旅之中,也是不乏好手的,有机会你可以见见这俞大猷,他长你四五岁,可是武功却不比你逊色呢。.”

天狼不由得心驰神往:“自当如此,不过他武功虽强,却也不能说就是良将吧,不然我也可以带兵打仗了呢。”

陆炳笑道:“你且别心急,听我说完。俞大猷武将世家出身,家中自有兵书战策,二十岁上的时候,多年来一直体弱多病,卧床不起的父亲终于撒手人寰,俞大猷只能弃文习武,往考武举人,从此走上了自己的武将之路。”

“这俞大猷先是袭了自己父亲的百户之职,然后又在福建省中了武举,嘉靖十四年的时候,他上京参加全国武举会试,不仅弓马娴熟,更是在策论中写了一篇的文章,深得时任兵部尚书,也是那任主考官的毛伯温赏识,圈点他为全国第五名的武进士,并升为千户,驻守福建外海的金门卫。”

“嘉靖二十一年的时候,俞大猷追随毛伯温出征安南,立有战功,升为四品都指挥佥事,那一年俺答汗开端进侵宣大一线,朝廷诏全国武勇之士前往北方边关抗敌,俞大猷被毛伯温举荐到了宣府,却不被时任宣大总督的翟鹏所重用。最后又回到了汀漳任守备。”

“今后的几年中,俞大猷一直留在广东一带剿灭侗人僚人的叛乱,曾经有一次在广东的侗人叛乱。叛贼首领苏青石,乃是魔教的长老出身,一身邪门工夫,力能搏斗猛虎,俞大猷与之相约单独决斗,最后剑斩苏青石,平定了叛乱。”

“天狼。这俞大猷身经百战,武功高强,熟知兵法。乃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良将,奈何多年来一直不知道贿赂上官,尤其是没有主动巴结严党,曾有一次平叛时立下斩首数千的功劳。却被严嵩盗其功分给自己的亲信。只给他赏银五十两了事,所以多年来固然战功卓越,却是名声不显。你说此人是不是良将?”

天狼长叹一声:“朝中奸倿当道,忠臣良将却受到排挤,若是有俞大猷,宗礼这样的将军出镇一方,我朝何至于被蒙古和倭寇欺负至此!不过胡宗宪能用此人,也算是不轻易了。陆总指挥,你说的第二个良将。又是何人?”

陆炳的双眼炯炯有神:“这第二个良将么,就是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新任浙江参将的戚继光。”

天狼喃喃地回味了两遍这个名字,忽然双眼一亮:“可是前年俺答犯京师时,曾临时负责九门防守的那个武进士?”

陆炳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正是此人,此人的六世祖戚祥祖籍安徽定远,当年太祖洪武天子起兵反元的时候,戚祥慕名而投,由于其一身武艺,人又虔诚可靠,因此成了太祖天子的亲兵,随太祖一生出生进死,立功无数,升任将军,后来在我大明收复云南的战斗中壮烈战逝世,太祖天子念其功劳,让其子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比起俞大猷家的那个世袭百户,要高了足足三级啦。”

“和俞大猷一样,戚继光也是十七岁丧父,那是嘉靖二十三年的事,论年纪他比你还小了两岁,戚继光年纪轻轻地就袭了父职,当上了登州卫的四品指挥佥事,掌管着二十五个卫所的数万军户,每年都要依律带领卫所中的士兵远趟蓟县戍守,春往秋回。”

“一直到前年的时候,他先是在老家中了武举,然后又进京参加武进士的会试,由于正好碰上俺答犯京师,京中缺乏将领,临时让此人负责九门的防守,他固然不到三十岁,可是行军调度颇著名将风范,那阵子的戒备做得是滴水不漏,让俺答汗也无机可乘,最后只好撤围离往,事后他也极力上书主意追击蒙古军,惋惜被严嵩所阻,未能遂了心愿。.”

天狼点了点头:“我固然没有见过戚继光,但在京师时也多次听其他锦衣卫提起过上次防守京师的事情,此人确实是良将,这回也给调来浙江了?”

陆炳正色道:“不错,上次的事情让胡宗宪也有所耳闻,这次他上密奏的同时,也跟皇上明言,将来早晚是要和倭寇决战的,但在这之前,需要由良将坐镇,练习出足以匹敌倭寇的精兵来,现在的卫所兵实在不堪大用。”

“所以他点了三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已经战逝世的宗礼,另外两个就是俞大猷和戚继光了,宗礼本来是带了本部的精兵,想要以他那河套精锐为骨干,在短期内练习出数万精锐出来,惋惜宗礼中了倭寇的奸计,全军覆没,接下来只有指看俞戚二将,能在三五年内就地募兵练习了。”

天狼也知道东南一带的卫所兵实在已经烂透了,根本无法作战,要跟倭寇决战,只有依附新招募的部队,他叹了口吻:“如此一说,胡宗宪还真的有扫清倭寇的决心,并非那种只知贪污**,得过且过的庸官呢。只是他毕竟是严党成員,就算自己有些想法,也不可能违背严世藩的意思吧,我昨天听严世藩的话,他是根本不想消灭倭寇的,而是真的想和倭寇做生意,这贸易一开,他正好在中间可以大贪特贪。”

陆炳点了点头:“这是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