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口(2/3)

斗的胜利,但是不少人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在后期的空战中,菲律宾虽然损失了5架飞机,但是其中的两架是飞行员自动弃机的,实际上只是击伤了两架,可就是在兵力和指挥占优势的情况下,还被对方击落两架,并有一架被击伤,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竟然被对手打了个3比3,可是非常没有面子的事情,这样看来,如果不是一开始就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占据了数量和指挥上的优势,这场战斗孰胜孰败岂不是还很难说。这可不是一个很好的推论。但是飞行员们也窝了一肚子火,尤其是后期战机受损的三名飞行员,他们完全是被对手给算计的,是被对手不要命的攻击打下来的,两架被击落的飞机,一架是与对方同归于尽,另一架则是被两架敌机夹击,虽然对手也被战友击落或者击伤,而另一架家受损严重的的飞机也是被夹击的。连本人都伤势严重,最终不得不弃机跳伞逃生,因为将近50分钟的航程实在是力有不及。林*则是这次战斗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是唯一一个击落两架敌机的飞行员,虽然他的第一架敌机属于偷袭,第二架则是捡了团长的“便宜”,但还是在他的几乎没有丝毫损伤的战机上涂了两颗红星。这次参加战斗的12个人中,有4个人击落敌机,有两个人击伤敌机,其中第一个被迫退出战斗的战友也击落了一架敌机。虽然取得了初战的胜利,但是大家还是心有余悸,如果不是平时的针对性训练,他们还真的不一定对付能够对付敌人的凶狠打法,这让他们一下子扫除了东南亚空军比较弱的偏见,至少对方的狠劲儿,不能不让他们吃惊!

中国参战的—16战斗机,是国内最新型的战斗机,其整体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几十年来,中国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摆脱了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先进战机的被动局面,其自主研制的先进战机完全可以和俄罗斯的最先进战机相媲美!而且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电子技术,使得飞机的电子性能大为提升,不仅摆脱了早先对欧洲电子的依赖,更比俄罗斯的电子水平高出不少,完全可与美国战机比肩!完整的军用飞机生产体系已经建立起来,成为世界上真正的航空大国。—16作为最新一代的战斗机,不仅超视距战斗能力突出,其隐身能力和近战能力同样出色,而且航程比较远,从广东的一些机场出发,可以在菲律宾海岸线上滞空40分钟以上,如果配合空中加油机,则可以在南中国海边缘滞空10分钟以上,成为中国威慑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强有力的武器!

但是东南亚各国也不弱,多年来,从欧美特别是美国购买了大批先进战机,现有的大批飞机基本上都是美国向友好国家出口的“最先进”的战机,同样不可小瞧,这些国家虽然财力不是非常雄厚,但是先进战机的拥有比例都非常高,而且大多属于战斗机系列。并且,战争一开始,菲律宾就给中国人来了一个下马威!

当代战史研究者,对东南亚第一战颇多研究,认为这是一场“不可多得的21世纪的20世纪战争”,双方海军进行了可视距的“面对面炮轰”,双方的空军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肉搏战”。战争究竟是由谁挑起来的,也一直争论不休,但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观点就是,双方一致决定发动战争,这可以从几方面来解释,首先,当时的形势一触即发,国际上斡旋已经来不及。其次两个国家(联盟)的矛盾积蓄已久,敌对情绪十分严重,特别是一些国家的媒体早就在煽风点火,军事摩擦接连不断。第三,经济危机刚刚过去,实际上还没有完全结束,国与国之间的对立情绪还比较严重,国际社会缺乏强有力的调解能力,国际关系的调整需要时间。第四,双方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重兵对抗,海军方面,军事专家们注意到,就在5个小时的航程之外,正有大批战舰“互相靠近”,双方似乎都有决心大干一场,而空中则更加容易发生走火事件,不同于以往的不到6架飞机的小兵力对抗,一下子云集了24架飞机进行对抗,大家都知道,飞机数量越多,局面越不容易控制,而看情况如果一方的战机数量比较少,可能连对峙的过程都没有了,所以仅仅从两国空军方面的反应来看,战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当然,第一战的结果是中国空军获得了可挑剔的胜利,不仅击落了对方的8架战机,还打的对手落荒而逃,而这也似乎预示着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

军事专家们都对这次战斗的方式非常不满,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战机的两个国家,居然像两个赤膊露膀的壮汉一样“肉搏”,真是糟踏了这些先进战机,让飞机工程师们也哭笑不得;海战也一样,两艘驱逐舰面对面的你一炮,我一炮的对攻,导弹可以说是发发命中,几乎达到了100%,舰上的防护设施一点儿效果也没有,这像哪门子的海空联合作战,简直是各打各的,根本就不是21世纪的联合作战!但是不管人们怎么评价这场战争,它确确实实的发生了,而且引发了席卷东南亚多个国家的多国战争,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卷入进来,成为经济危机以后的人类社会、尤其是部分亚洲国家的又一次大灾难。而这场独特的战斗,被中国的军事专家和历史学家称为“正月之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