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九章 滚雪球(1/2)

军备对半分?

杨辰万万没想到司马飞燕如此大度。

自从第二批新兵入营,他们的家属就收到优待。

有点力气的父辈或者妻子、姐妹都被招进了工坊。

同样可以贷款买房。

城墙建好之后,修房起屋的劳动力大大增加。

第一批难民早就搬进新房了。

如今,哪天不得竣工一两百套房子。

随着第二批难民的来临,可以预见的,盖房速度只会更快。

只要愿意申请飞燕城户籍的,东宫是来者不拒。

战后,这座城的人口就将超过三十万。

飞燕城不像普通封地,乃实实在在的军城。

暂时避难的人反而成了少数,顶多打打零工而已。

杨辰每天都得去炼铁坊转一转。

杠杆锻锤多了四五倍。

新来的男女雇工白天黑夜三班倒。

令炼铁总管林富贵烦恼的就是。

辅助他的各级管事上百个,依然忙不过来。

战争期间,玻璃坊几乎停产。

城墙建完,水泥坊的产量也削减不少。

只有炼铁和兵工制造一增再增。

地盘儿扩大的宛如一个小城。

过万的男女雇工加班加点地干,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好在,甲胄生产从原来的日产三百件,提高到一千五左右。

斩马刀、四尺苗刀以及复合弩的产量变化不大。

因为,这些来自滑州的难民,铁匠没几个。

早就被滑州知府张叔平搜罗走了。

兵器需要手工打造,产量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千五百左右的甲胄,再分成步人精甲和马铠的话。

其实,日产具甲还不到八百套。

原本娘子军和杨辰就各自武装了三千重骑。

这个数目无法扩充更多了。

重骑良驹不可求。

接下来,杨辰部计划组建一万二千具甲轻骑。

司马飞燕那边则雄心勃勃地要训练三万骑。

战马能做到一人一骑就不错了。

轻骑具甲有三万多的缺口,这就要生产一个月出头。

司马飞燕承诺对半分。

也就是说,只要大半个月时间。

杨辰的一万五千轻重骑,将全部武装到位。

童子军不算,他们只能穿戴皮甲。

精甲都武装骑兵了,步卒只能穿皮甲。

飞燕军的第二批新兵连皮甲都没了。

协防城墙,也指望不上他们。

就连杨辰部暂时都不需要上城参与防守。

飞燕军训练期超过一个半月的官兵,足足五万多。

二十四里的城墙,就算一丈距离站三个兵。

三班轮换都绰绰有余了。

恐怕皇帝都搞不明白,他的宝贵大闺女到底有多少兵?

三十多万人口,十万出头的兵。

密度太吓人了。

要是京城也这么搞,司马铭还会为缺兵发愁?

现实很残酷,他养不起!

虽说司马飞燕的煤炭生意、玻璃生意,杨辰的渔业。

最近都大赚特赚。

可玻璃和渔业马上就要停业了。

封丘城里库存的煤炭,还能源源不断地制成蜂窝煤卖出去。

但半年之内,赚到的银子也拉不回来。

杨辰搞个飞燕城银庄。

所有官兵,雇工和新建学校的先生,官员都按存折发放饷银。

现银流转反而很少。

最近又推出飞燕纸钞。

分为一文、五文,十文,分别对应铜钱。

银票则有一元、五元、十元,百元和千元五种面额。

特殊的纸张,特制的防水油墨,凹凸版印刷技术,银线贯穿。

以及杨辰亲笔刻模的英文夹杂着阿拉伯数字的编号。

他深信,这个时代,还没人能够仿制。

更别说百元和千元的银票每发出一张,都有密语。

跟银庄存折挂钩的。

寻常交易,哪用得着大面额?

纸钞一经推出,就深受飞燕城民众的喜爱。

太精美,档次太高,也太方便了。

你要是怀疑真假,随时可以去每条大街的银庄鉴定。

等价兑换成银子和铜钱也可以。

有些多疑的人试了几次,反而被街坊邻居嘲笑。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修房起屋,打零工的都是当天结算,给的全是纸钞。

好几万人,每天发出去的纸钞得多少?

因此,杨辰坚信。

只要飞燕城纸钞能在京畿地区顺利流通起来。

别说养十万兵了,再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