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1章 许婚!(2/7)

夏廷德被他当庭抢白,老脸通红。

“梁国公,臣下何来污损陛下之意?你不要血口喷人。”

徐龙不理会他,只继续看着洪泰帝道,“况且,从古到今,臣下从未听过隔代传位,根本就没有先例祖制可遁……”

夏廷德还没有完,那吏部尚书吕华铭却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陛下乃千古一帝,没有惯例,没有规矩,陛下就不能自行立规吗?梁国公的意思,难道是指,陛下不能与三皇五帝一争高下?”

徐龙恼了,大步向前,“岂此有理!吕华铭你唱反调是吧?推背图天机示警顾是不顾?天下黎民的感情顾是不顾?皇次孙年纪轻轻,即没建功,也没立业,如何担得起这江山重任?所以陛下,依臣下所见,晋王殿下威德皆有,才品无双,百姓称颂,臣民拜服……”

“梁国公!”不得他完,夏廷德截住他的话,出口反驳,“梁国公您刚才隔代传位没有先例,没有祖制。那么请问您,立嫡是正统,还是立庶才是正统?庶子继承大统,也是没有先例吧?”

“你……”

夏廷德又是一句,“再了,世间之事,以讹传讹的多了去了,流言蜚语是有心人所为,还是真有其事?!哼,这种事,恐怕只有你梁国公才会信以为真!陛下堂堂天子,岂会因流言而不顾立嫡的规矩?”

“够了!”

几个一品大员当庭争吵不休,实在不成体统。尤其这样儿的争吵,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一遍,有的时候还会从朝上吵到朝下,呈愈演愈烈之风,这让端坐龙椅上的洪泰帝脸色很是难看。

“是朕马上要死了吗?你们如此争论不休?”

“微臣不敢……”

“臣不敢……”

见几个人纷纷跪地请罪,洪泰帝冷哼一声,“好了,立储之事,朕自有定夺,定会参考各位臣工的谏言。我大晏江山得来不易,在吸取前朝教训的同时,该变通的时候,也得变通。此事,容后再议!”

罢,不待殿下的众人反对,他话锋一转,突然又,“立储之事可以慢慢来,可眼下朕却有一事,须早早解决才好。依朕之意,还是要把朕的皇子们都分封各地,各为藩王,不知诸位臣工可有异议?”

这个念头老皇帝早就有了。

只是以前一直没有实行,可自打赵樽将去北平府,北平那边儿的晋王府开建,各位皇子们也都蠢蠢欲动了。老皇帝有十几个儿子,不是谁都能继续皇位的,所以能去封地做一个藩王,对于大多数皇子来,其实那是极好的选择。在封地上,藩王就是老大,不需要受那么多的节制,何乐而不为?

老皇帝一提议,朝堂上马上有人反对。

“陛下三思,分封藩王并非良策,藩王一旦坐大,后果不堪设想……”

不等那人完,洪泰帝的眼中已有恼意,“依你的意思,朕的儿子们全都居心不良?都会结党营私,都将各自为政,都会带了兵来京师篡夺朕的皇位?”

洪泰帝向来最懂得平衡朝堂和驾驭臣工。

一软一硬,一硬一软,他拿捏十分到位。

所以他的话一完,殿上顿时就鸦雀无声。

王候公卿们都微微低下头,不敢再去看座中之人。

当然,这些能在朝堂面见皇帝的人,就没有一个是傻子,洪泰帝只给儿子们分封去各地做藩王,却没有孙子怎样安排,他的语气很容易听得出来,储君之位,他还是属意于赵绵泽。

但事到如今,即便他是皇帝,反对的人多,他也不好直接下旨立储。

不得不,赵析之前布的那个局还是很牛的。

如果没有赵绵洹的出现,洪泰帝一意孤行要立赵绵泽为储,还是能有祖制依据的,还能得到很多人支持的。可如今活生生跑出来一个赵绵洹来,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长孙,嫡长孙,却偏偏又是一个傻子。

于是乎,这个局就僵在了那里。

洪泰帝不得不顾及王公大臣们的看法,可王公大臣们也清楚地知道,老皇帝并非一个举棋不定的人,一旦他决定了的事情,很难再更改。不过,立储是国家大事,不仅关乎到社稷命运,更重要的是,也关系到臣子们未来的人生命运,乃至他们家族的命运,只要老皇帝还没有下旨,都会想要抗争一下。

下面的人脊背生汗,暗暗揣测,洪泰帝却又缓和了语气,“诸位臣工为了大晏社稷日夜操劳,忠言进谏,朕心甚慰。不过此事朕意已决,无须再提了。还有立储之事,朕以为朕一时半刻还死不了,如今又有皇次孙绵泽为朕分忧,朕还能再撑过十年二十年的,容后再议吧。”

“退朝——”

帝王有帝王的威严,洪泰帝本又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城府极深的皇帝,他的话到这里,事情就算是结论了。立储之事容后再议,对于各个阵营的人来,其实也都没有输赢,人人都还有希望。

可越是如此,私底下的暗流就越是凶猛。

洪泰帝退出奉天殿之前,又特地吩咐内侍叫留了几个儿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