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中秋节后 论盐铁专卖之利弊(2/3)

盐,实行专卖,可以制止民间豪强的产生,也可以为朝廷大量创收,用以对付西边的元夏人和北边的草原民族。

梨落听着江淞明的话,自己也做了细细思考,这世上的制度大多有利有弊,如何利用制度趋利避害也是为官之道,“哥哥,你有没有注意到,林大才子的文章中也细细列举了铁盐专卖的弊端,我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理解了一遍。”

江淞明正在喝茶,听到后兴奋地看着梨落,“妹妹,快说说你的高见。”

梨落慢慢道来,“短期来看,盐铁专卖,的确可以兴利避害,历史上几次成功的改革也正是基于此,但从长远来看,完全由官府专卖,也必然也会产生弊端。”

梨落稍作停顿,整理了一下措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也就是说,治理国家,最差的方法就是与民争利,盐铁专卖制度,就是与民争利的下下策。”

梨落接着说道,“就拿我朝现实施的《禁榷法》来说,其采用的方法是民制或官制、官收、官运和官卖,有不少弊端。

梨落喝了口茶,站起来继续说道,“其一,民间制盐不能卖盐,必然导致官府对民制盐的收购过程中,压质压价,这会使得煎盐的亭户深受其害;其二,民间不准运盐,导致官府运盐成本极高,在运输过程中,衙前及民户主因此而役死者,每年不在少数;其三,盐铁销售过程中,盐吏从中作弊,常在盐中杂以硝碱而中饱私囊;其四,质次价高,从中渔利。这种弊端长期会造成民间的积怨,积怨越深,矛盾越大。”

听着梨落如此有见解,淞明心中颇为佩服,他说道,“所以,你也同意林才子在文章最后写的改革事宜?”

“官商合营的确可以解决不少民间积怨,自古强盛的王朝都是藏富于民。”梨落点点头道。

江淞明突然站起来用手拍了拍桌子,“若是我入朝为官,必定要做出一番利国利民之功绩。”

梨落看到哥哥有如此斗志,也忍不住为他感到高兴。

这时,江府的下人突然说道,刘府大公子刘子誉拜访。

江淞明听到后立马令下人将刘子誉带去会客厅,然后对着梨落笑着说道,“走,哥哥带你去吃京师最好吃的大闸蟹。”

听到是刘子誉来,梨落心里有些惊喜,刘子誉是她和哥哥儿时玩伴,两家也算是世交,来往颇多。

此时,刘子誉一手背立在身后,穿着一身月白色的广陵长衫,可能近两年跟着刘启在羽林军中锻炼,渐渐有一股武将之气。

他见淞明和梨落走来,笑着往前说道,“许久不见,梨落妹妹都已经这么高了。”

梨落听到后看到子誉总有一种熟悉的亲近感,她笑着说,“难得子誉哥哥挂念,不然我还以为自己还在江陵江边呢。”

刘子誉少年时在江陵一次出游,把梨落忘在了江边,等回去后才想起来,这件事情一直都被梨落挂在心上。

刘子誉听到这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天我不是回去找你了么,你这个小丫头,真记仇。”

江淞明在一旁说道,“记得那晚我们去找梨落的时候,在江边找了一会儿没看到她的人影,急的都要跳江里面去找了,梨落傻乎乎地从一个废弃的渔船里爬了出来。”

三个人不约而同的笑了笑,梨落噘着嘴不满道,“两位不靠谱的哥哥,一个先走了,一个玩的忘乎所以,还好是妹妹我机智,怕遇到坏人,知道躲起来。”

刘子誉急忙说今日他请客,权当赔罪。

三人说完后便一同往京师城外走去,梨落坐在马车里,刘子誉和江淞明在前面骑马。

出城门后,梨落就发现了,他们来的地方不就是在碧月船坊附近么,不会碰到那个人吧,想到宁翊,她心里微微发涩。

梨落又微微一叹气,碰到了又如何?只愿师傅和师弟相安无事。

马车前面,哥哥和刘子誉大声谈论,阵阵爽朗的笑声传来,让梨落不自主的心情好了起来,她坐在马车里,想起了一些陈年往事。

刘子誉十二岁的时候来过江陵,他知文学礼,相貌英俊,还喜欢耍剑,一手无双剑耍的极好,走到哪儿都特别招小姑娘喜欢。

那年他随父亲公干,路过江陵,和父亲一起住在江临刺史江秉家,他与江家长子淞明同龄,两人又都是少年心性,一下子便玩在一起,淞明性格沉稳,子誉性情开朗,两人经常一起切磋棋艺、诗文和骑射。

江梨落扎着两个辫子,穿着小裙子,很喜欢跟在两个哥哥屁股后面走,比起沉稳内敛的大哥,她更喜欢爽朗爱笑的刘子誉,经常在他屁股后面喊子誉哥哥,子誉哥哥。

那年夏天他们三人一同出去玩耍,并没有带丫鬟小厮,哥哥半路上被书院里的同窗叫走了,到了江边后,刘子誉跟着别人划船玩得太开心了,完全把梨落丢在了江边,等回去的时候才想起来。

十岁的梨落怕刘子誉划船找不到她,就一直在江边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