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 第 6 章(1/2)

德亨他们来恭王府吊丧,可不是躲在偏殿说说话道声恼就行了的,得按照规仪礼制,在丧仪官的带领下踩着点儿的哭丧、叩拜、进香......必须得做足了孝子贤孙的模样儿才行。

德亨跟着纳喇氏,临近中午磕了一回头,下晌磕了一回头,然后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他们毕竟只是旁支亲戚,到了德亨这一辈,他是努尔哈赤的五世孙,和皇帝这一支刚好在出五服的边缘,所以,之后几天他们在家哀思即可,等到出殡那日,他们再来送这位恭亲王去陵寝。

跟来的时候一样,走的时候也得按次序排队,不能骚乱,等到德亨他们终于可以离开的时候,天边已经能看到晚霞了,额尔赫布明显有些着急,检查好人口就马不停蹄的带着大家赶路,因为再晚,就要宵禁了。

宵禁之后赶路会十分的麻烦,走在大街上会受到层层盘查,一个弄不好就要问罪。

即便路上不曾耽搁,等德亨一家回到牛角湾胡同的时候,胡同口的栅栏都要放下了,这也就是到自家门口了,且是额尔赫布带队,看守栅栏的步甲才给顺利放行。

不放行也不行啊,因为负责牛角湾胡同口栅栏的步军校就是额尔赫布家的奴才。

排队进了胡同,大家就各回各家了,六月份的北京城热的就像一个大蒸笼,蒸的人喘不过气来,还哭丧磕头的累了一天,所有人都没有兴致叨叨。

行进胡同半拉截,德亨的大舅纳喇福顺就扇着蒲扇出现了。

福顺生了一张络腮胡子大圆脸,即便有大胡子做掩饰,外人也能一眼看出来他跟纳喇氏是亲兄妹。

咳,因为俩人长了同一张脸盘。

福顺探头探脑的朝车窗里张望,不住问道:“咱家的大外甥呢?快让大舅瞧瞧热着没?”

叶勤牵着马不住抹汗,呲着牙道:“也不知这小子怎么长的,一点都不怕热。”

福顺扇着蒲扇哈哈笑:“不怕热好啊,不怕热,不怕冷,身体倍儿棒,好养活。”

德亨双手扒着车窗越过纳喇氏的身子往外探,露出一张白里透粉的小肉脸,跟着笑哈哈道:“大舅,你怎么这会子出门了?吃饭了没?”

纳喇福顺家住隔壁白家胡同,和德亨家一样属正蓝旗同一都统下,不过纳喇家是属第二参领第五佐领,从行政划分上来说,和德亨家既不在一个村(佐领)也不在一个镇(参领)。

福顺大舅见大外甥生龙活虎的,就满意道:“吃了,在卫房里吃了碗凉粉,大舅给你留了一份,用冰水镇着,已经送你家里去了,你回家就能吃上。”

福顺比叶勤能耐,他勤奋好学,能写会算,在家里支持帮助下,在佐领里谋了一个小拨什库的差事。福顺当差十分上心,一直到放栅栏,他才会下班回家,平日里不是在都统衙门办公,就是在卫房和甲兵们混日子。

所谓的小拨什库,就是佐领下的一个小官,是佐领的助手,管理着佐领内的一些文书、粮饷领发等庶务,其实就是佐领的文秘之一。

街道主任嘛,大小是个官了,俸禄是叶勤的两倍,一年领着四十两饷银,四十门不远不近,而崇文门又叫税门,主要征收进城的商货税,也就是说,走崇文门的,大都是重商大贾。

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商机无限啊。

不过,大商机是轮不到德亨和福顺这样的“升斗小民”的,但大钱赚不了,养家的小钱还是能赚一赚的。

福顺是旗人,还是在职官兵,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辅助佐领管理佐领内的旗人,以及,接受上级命令随时跟随将领出兵。为了能让门内,从地理位置和空间距离上,占有先天优势。

而且,崇文门外有的是廉价劳动力,不愁雇不到人。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被狡猾奸诈的汉人给骗了,否则,到最后谁是谁的爷还不一定呢。

这也是旗人为甚么总是对民人(汉人)这么“不屑一顾”的原因之一,因为在头脑上,他们的确干不过民人,哈哈。

经过仔细考察之后,德亨发现,有一门生意,他们家占有“货源”上的先天优势,那就是建碓房。

所谓的碓房,就是舂米的地方。

八旗官兵一个季度领一次粮饷,领到手的粮食都是按斛按石算的,其数量之大,得必须雇人雇车往家里拉才行。

但领回家的这些饷米不是已经舂好的可以直接食用的细米,而是带壳的粗米,如果领到的米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保存得当的话,完全可以直接下地做粮种。

所以,要是想这些领到的粗米下锅最后吃到人的肚子里,必须得先将粗米舂成细米才行。

粗米变细米,这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在碓房里进行的。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能谋利的空间就大多了。

至于这个空间到底有多大,取决于你聪明才智的深度,按照福顺的话来说,就是看你到底有多“奸诈”了。

比如,明明送来的是好米,但舂好了给你的是经过加工的次米,偏这些只会舞刀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三国游侠传 娇妻在上,恶少别急 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 梦境衍神 重生变成狗 羊尾扇骨 将门凤华 神级王者系统 带着仓库到大明 逍遥小邪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