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7章 可以让大老板妥协的女人(2/3)

,头发花白,干瘦如柴,满脸皱纹,坐在轮椅上一动也不动。照顾她的女儿熊茵说,她这些年一直在轮椅上过活,摔了就再没有站起来过。早些年,偶尔还能说些简单的话,现在已经基本丧失了语言交流。

熊茵就是为母亲报名去参加霍仲南组织的长途旅行的那个人。

她谈吐得体,看上去温和大方,不像普通的乡下妇女,一看就是受过教育的人。

霍仲南:“就你一个人照顾她吗?”

熊茵腼腆的笑了笑:“平常我也要工作,主要也是请人照顾。这次是知道你回来,特地回来的。”

“哦?”霍仲南冷冷看她一眼,“你知道我要来?”

“昨天有人在群里发了视频。”熊茵看出他冰冷的目光里的防备,猜她误会了自己的意图,笑着说完,神色又暗淡了下来,“当然,你会到我家,来看我妈妈,我也不算意外。”

霍仲南神色一凛。

熊茵微微一笑:“你不要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你有的疑惑,正好我也有。”

空气突变,无端变得低压起来。

霍仲南目若寒光,看着她不说话。

良久,还是熊茵开了口,“我爸爸也是当年下放到于家村的知青,和我妈妈结婚后,有了我。后来,我妈妈出了事,变成了这个样子。爸爸在最后一批返城名额下来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我们,离开了这个家,再也没有回来。”

说到这里,熊茵笑了笑,轻轻抚了抚邓春开的头发。

“我爸可能不知道,他走的时候,我妈肚子里,已经怀上了我弟弟。”

霍仲南目光微动。

他查阅过大量那个年代的资料,很多知青在农村生活的时候,在当地生儿育女。一场大梦结束,历史又将他们卷入“大返城”的时代,他们大多会选择回到城市,惨遭遗弃的,不仅有他们的青春情怀和“爱情”,还有子女。这一分别,很多人就是永别,一生不见。

“我爸离开后,再没有回来。”

霍仲南:“你去找过他吗?”

熊茵笑了笑:“找过。他在城市已经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孩子。”

顿了顿,不待霍仲南问起,她就主动打开了话匣子,“我没怪他。人都是自私的,我妈都这个样子了,他要是为了我妈留在农村,那才真的是伟大,是圣人。我爸是个知识分子,懂羞耻,但不是圣人。我去找他的时候,我弟弟已经五岁。他给了我们一点钱,并承诺说,供我们姐弟俩念书。我看得出来,他的日子也不宽裕,他的新老婆,脸色也不好看。我拿了钱,没有纠缠他,走了。”

“后来,陆陆续续的,我会收到邮政汇款,有时多,有时少。我知道他也为难,他尽力了。我没有再去找过他,自己带着弟弟,照顾着妈妈,然后上学,想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这座大山……”

大概是那段日子不堪回首,熊茵说着,脸上带着笑,眼睛里却闪出了泪花。

在她聊起往事的时候,霍仲南一直没有吭声。

从某一个层面来说,他和熊茵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知青子女。

只不过,他和她不同的是,他们的父亲选择了不同的路。他的父亲没有在身陷农村迷茫不知未来的当年,随便找一个女子结婚,然后再狠心抛妻弃子离去,而是苦熬着岁月,等到了返城的那一天……

因此,霍仲南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能在农村苦熬岁月,深爱着他的母亲的父亲,会在回城前夕干出这么不理智的事,毁了前程,毁了自己,毁了承诺,毁了和母亲一生的幸福。

霍仲南坚信父亲是被人陷害的。

因为最开始的返城,十分名额有限,大家都没有耐心去等了,他们不知道,终有一天,所有人都能够回去。

“那些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回忆起来常觉恍惚,不知道我们一家是怎么活过来的。日子的改善,是从我收到父亲一大笔汇款开始的,那时候,我在念高中。父亲还给我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他说他出版了一部,那是他的稿费。大概是为了弥补良心的不安吧,从此,他总会多汇一些钱回来,从他汇款的金额,我知道,他应该过得不错。”

霍仲南看着她,眸有冷光。

熊茵又笑:“不过,他从来没有回过于家村看妈妈,看我和弟弟。我也没有再去找过他。那些年断断续续的联系着,汇款一直没有中断,哪怕我已成年,参加工作。他仍然会寄些生活费,给我的母亲。”

霍仲南皱了皱眉,目光锐利了些,“现在呢?”

熊茵:“霍先生,你不是已经知道了吗?”

她笑开:“他三年前失踪了。我的父亲叫熊文锋。笔名:文锋。他就是《望山》的作者。”

霍仲南的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意外。

“你这么坦诚的告诉我,是不是也有怀疑?”

“是。《望山》那本书我看了。当年你父亲的事情,我也去了解了一些。我怀疑,我母亲出事,不是意外,是人为。而这个怀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